因为现在多数围绕 GPT 生态的工具和产品,功能都很容易模仿,那么缺乏资金的开发者(或者小创业公司)在这个环境里竞争,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比开发速度、比用户体验。如果我们把时间快进到半年后,其他开发者、创业公司、有钱的大公司都会指数级地涌入这个环境,这时候开发者最可能的竞争优势就会来自于用户体验。为了提升用户体验,建议开发者们要么赶紧去找长期合作的设计师,要么抄袭和照搬已有的设计,而后充分利用用户反馈来不断优化产品

类似的 GPT 类产品,核心的竞争力来自高度优化的 prompt,今天消费者可能还满足于“摘要”这种简单的答案,很快大家会要求得到“更准确的摘要”、“按照我要求生成的摘要”。开发者得有一个不断优化 prompt 的方法

如果面向海外用户,建议谨慎使用 panda 这种特别中国化的品牌名称。现在国人在各国人民心目的口碑不佳,使用中国特色而引起反感就不值当了(想象一下,一个美国产品叫“XX牛仔”,你会喜欢么?)

我一向都建议设计师和开发者直接抄袭,大部分设计师和开发者的能力,远远没有达到理解设计原理、像艺术大师一样从精神上剽窃的程度,所谓的“借鉴”,最后就是“山寨” 举个例子就懂了:比如我编程很渣,我是找个开源产品改一下 UI 好呢,还是找 10 段开源代码凑一个产品好呢?

大公司为了利益最大化,产品通常会覆盖宽泛人群,所以会留下很多利基市场、小众需求、特定功能需要被满足。你看 word 垄断了几十年,一样会出现 markdown 编辑器这些产品 当然,多数开发者很难抓住这些机会,写程序很容易、开发工具也相对容易、开发一个完整的产品就很难了